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等机构近期联合发布的《国内医美维权舆情研究报告(2023)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)分析显示,2023年1-5月医美行业维权舆情总计90769条,医疗资质问题以及注射类项目、吸脂手术维权舆情尤为明显。
来自北京的消费者李文说,她在北京海淀区一医疗美容诊所,花费16000元接受了面部线雕治疗。但术后面部肿胀,且需定期服用抗过敏药。因为诊所禁止拍照、摄像等,她未留下充分证据,要求该诊所出示病历也被拒。她向北京市海淀区卫健委投诉后,诊所退还部分医疗费,并与李文达成和解。但随后,李文脸部仍然肿胀难忍,再次找到诊所,但此时该诊所表示不认识她。
一些没有资质的“工作室”也借“医美”旗号招摇撞骗。女子杜某经人介绍认识了美容工作室经营者林某,2022年6月林某为杜某实施了面部提升、填充项目等十五天一疗程的美容项目,三个疗程后效果不佳,林某又为杜某做了补充胶原蛋白、填充鼻基底法令纹项目,不料却造成杜某全脸肿胀、红肿发热。几经调整依然没有改善,林某只能带杜某前往江苏、上海治疗、手术,但异物取出术、面吸、黄金微调、筋膜悬吊手术等一系列治疗依然没有改变“毁容”后果。
天眼查数据显示,我国目前有10.3万余家“医美”相关企业,从成立时间来看,55.8%的相关企业成立于1至5年内,成立于1年以内的为25.2%。从中消协发布的消费提示看,证照不齐全、超范围经营、无证上岗、操作不规范、医疗产品渠道不明、效果难以评估、服务质量与消费者预期有较大差距等问题,正成为医美行业投诉